养育方式与人格障碍
发布时间:07-23 作者:吉林长春精神科医院
人格发育虽然有一定的遗传倾向,但与后天环境,特别是父母的养育方式密切相关。父母的养育方式正确,孩子的人格发育一般良好;父母的养育方式不良,孩子成年后就可能造成不可逆的人格障碍、神经症等疾病,而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。为了解我国青少年人格发育特点与父母养育方式之间的关系,北京医科大学预防医学教研室在前不久首次对我国青少年进行调查,其目的是研究父母养育方式对青少年人格障碍形成的早期危险因素,为有关部门实施干预提供科学依据。
人格障碍最终导致根深蒂固的社会适应不良,其发生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。而青少年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和学校,其中,家庭中父母对于子女的养育方式,是影响人格发育的非常重要的因素。在我们这次对城市1148名中学生的调查中发现,14.3%的孩子具有人格障碍倾向,其中3.7%有明显的人格障碍倾向。
我们发现,在有人格障碍倾向的孩子中,“戏剧型”发生的比例最高,其表现是过分需要表扬、过分关注自己的外貌,爱发脾气,感情肤浅和易变,易受他人或环境影响,自我中心,不停地追求刺激等等。发生率第二位的是强迫型,表现为过分追求完美,过分疑虑和谨慎,过分认真,过分看重学习成绩而不顾乐趣和人际关系,过分拘泥于社会习俗,不合情理地坚持他人必须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等。发生率第三位的是分裂型,表现为情感冷淡,对他人很少表达温情及体贴或愤怒的情绪,无论对批评、表扬都无动于衷,几乎总是偏爱单独行动,过分沉湎于幻想和内省,没有亲密朋友,与人不能建立相互信任的亲密关系等。
经过分析,我们发现三组人格障碍倾向的发生分别与父母拒绝、过度保护因素有关。所谓拒绝型养育方式是当子女做了错事时,父母严厉批评或惩罚,父母在旁人面前打或责骂羞辱子女,过度体罚;子女在家中被父母当作“替罪羊”、“出气筒”,父母对子女过分刻薄和吝啬。而过度保护型养育方式是子女做每件事情时,几乎均受到父母的干涉和批评,父母对子女过分望子成龙,对子女要求过高,对子女某些可能发生的问题太过焦虑等。以上这两种不正确的养育方式,都会使孩子的人格发育受到不良影响。
情感温暖型养育方式被认为是正确的,即父母经常用语言和姿态表示对子女的喜欢。子女做错了事或遇到不愉快的事时,可求得父母的谅解、安慰和鼓励,父母尊重子女的意见,经常表扬子女,父母亲自参加与子女的兴趣和爱好有关的活动,子女和父母的相处平等、温暖和亲切,当子女获得成功时,父母表示为之高兴和自豪。在调查中我们发现,这种养育方式,子女的人格发育一般都是健康的。
我们的这项调查还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,例如,母亲的养育方式得分均高于父亲,这表明母亲与孩子有更多的接触,在孩子的养育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;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,男孩较女孩更易发生人格障碍倾向;高年龄组较低年龄组易发生人格障碍倾向;家庭收入高、父母亲受教育程度高,其子女人格障碍倾向发生的机率低;父母关系差及单亲家庭是导致人格障碍倾向的危险因素。此外,独生子女较非独生子女更易表现自恋性人格障碍倾向;非重点中学较重点中学的学生出现人格障碍倾向的比例大。
一些国外的研究证明,青少年时期形成的人格障碍倾向如果及时纠正,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可逆的,因此,对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及时进行心理卫生教育,提倡采取正确的父母养育方式。使青少年人格健康发育,是家长、学校和社会应共同关注的问题。
调查对象:北京市海淀区两所重点中学和两所非重点中学的1148名初一和高一学生。男生541名(占47.1%),女生607(占52.9%),平均年龄14.8岁。
调查工具及内容:采用美国“人格诊断问卷(修订版)”,内容包括:a组——偏执型、分裂样、分裂型;b组——反社会型、边缘型、戏剧型、自恋型;c组——回避型、依赖型、强迫型等10型人格障碍共127题的问卷,以及瑞典的“父母养育方式问卷”,内容是自我感知的父母养育方式包括拒绝、情感温暖、过度保护、偏爱四种养育类型的83题自评量表。此外,调查者设计了“基本资料问卷”,以调查研究对象及其父母的一般人口学资料。
-
本文章链接地址:http://www.sdyyb.com/jsza/1099.html
上一篇:人格与人格障碍的概念
下一篇:诊断癔症性躯体障碍的方法